上海办公室装修公司

切换到新站
 
 
  • 装修课堂Decoration classroom
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 甲方工作Party work 办公风水Office fengshui 装修材料Decoration materials 施工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家具配置Furniture configuration 装修知识Decoration knowledge
 
朗艺首页 装修课堂 机电工程知识 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1、先动口,再动手

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及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后内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使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件,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动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

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断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电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判断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那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

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例如,一个0.5KW电机带不动负载,有人认为是负载故障,根据经验用手抓电机,结果是电机本身问题。

8、先外围后内部

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

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检查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

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正常的前提下进行。

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1、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般都设机电管理部门,但多数矿井机电科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二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应付生产,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矿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设有机电标准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作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家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3)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和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使用设备缺少编号、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不少单位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

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新度系数远低于0.5的要求。

(4)、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度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生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代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设备故障较高,因电气失爆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因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送电时有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尽管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8)、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管”,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管”,这是加强“机管”的关键,“机管”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管”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管”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来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管”水平。

(2)、因矿制宜建立“机管“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管“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展开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机电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4)、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时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6)、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机电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地方煤矿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外,较大型的矿井应组建机电调度室,配备调度员,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小型矿井可采取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代行机电调度员的职责。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机电管理(技术)人员值班制、机电工作生产例会,车间班组日作业计划制,采掘机电区长,维护班组长例会制等。再次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电力及单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重点有所变化。

(7)、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8)、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矿井机电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管理应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1)安全可靠性,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2)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两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多变,结构因机而异,重点抓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更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小时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3)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不遵章操作就会发生事故,不检查保养不能发现隐患,不修理老化磨损得不到补偿。抓好这3方面矿井的生产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9)、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那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10)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每个矿井都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

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旬、月、季、年都要组织进行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3、结语

总之,目前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企业设备综合管理方法探讨

1、我国经济发展使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已逐渐渗透到了企业生产和各个方面,传统的工业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必然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已是必须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

(1)管理理念必须更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对设备的管理只注重于以完好率为中心的实物形态管理,形成了对设备资产“重占用、轻使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忽视了设备资产的投资与经营效益,这种观念与动态的市场经济趋势格格不入。因此,必须主动地更新和调整旧有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2)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围绕生产进行的,因而设备管理相对较简单。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因此要求设备随之创新,设备管理亦随之改革。

(3)顺应企业重组和资产流动而改变

20世纪90年代,企业重组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大法宝,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必然带来大规模的资产流动,这给企业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尤具是如何活化沉淀设备成为设备管理的新课题。

(4)为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而改革

高科技的应用,促进了设备技术日益朝着集成化、大型化、连续化、精密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一方面设备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维修性及自诊断性,另一方面,先进的设备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和高技能的维修人员。但是目前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维修资源的矛盾却严重地困扰着企业。这就需要开发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社会化维修力量,减轻企业设备维修的负担。

(5)为适应产品需求多样化而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正趋向于求异化和多样化。为适应这样的变化,产品结构就要不断调整,同时伴随着生产过程的选择,过程的规划及设备的选择,因此充分利用现有企业及企业间设备资源,快速实现不同种类产品间的互换生产已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2、树立现代设备综合管理观念

我国在各企业常用的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基础上,吸收了后勤学,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的理论方法,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即“以后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的,动员全员参加,应用现代科学知识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它是一门把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科,包括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人才等内容。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的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必要对其内涵重新审视,赋予其新的内容和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达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快速、高效地完成组织目标,增强企业应变市场环境的能力。

3、对企业设备综合管理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1)设备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综合化、规范化

设备管理工作要靠严格的制度来保证,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级领导对设备管理的责任制,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考核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完善一整套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形成标准化体制,做到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操作人员有规可依,坚持靠制度抓管理,靠管理保安全,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设备升级管理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次做为企业设备的管理部门,要对本企业的设备及维修资源进行全面分析,规划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最佳设备管理系统,并使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都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可跟踪检查及考核的标准,把设备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如新引进设备质量验收标准,检修设备质量验收标准,设备维护的标准化作业,设备拆组装的标准化具备实效的标准化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2)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对象和目标

即以生产系统和寿命周期为研究对象,以追求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实现生产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活动,包括设备前期管理、现场管理、润滑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是为提高生产系统的综合效率,取得经济效益服务的,所以设备管理必须以产品的生产系统寿命周期为研究对象。随着产品生产系统的诞生,而开展设备管理工作,其中要重视并利用LCC技术为企业设备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设备的规划、造型、优化配置及结构调整予以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3)设备信息管理要网络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可以研制开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定设备台账管理、功能位置、故障代码、状态监测技术档案、报表管理、润滑管理等基本的设备参数和信息,并不断更新和维护,为设备和管理、更新改造、维修等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科学地分析设备技术经济指标及使用效益,全面掌握设备的经济运行情况。设备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使设备信息的录入、汇总、统计、查询实现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并将促进设备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4)设备综合管理要现场化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设备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及手段日新月异,通过对现场设备温度、振动、压力、噪声、油液等的监测和诊断分析,可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和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处理,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5)设备综合管理需智能化

随着高科技的应用,许多设备都非常复杂,被监测和需要调节的参数以及操作的项目数量相当多,应大量采用传感器和仪表控制系统,以便提高设备管理的实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实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6)推行全员生产维修管理

为了追求生产系统的最高效率,必须组织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质量、工艺、能源、安全、财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确保现场设备资产高效、经济安全运行,保证和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敏捷性和组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将生产现场的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归为一体,维修人员侧重于解决疑难问题和维修技术水平的提高,操作人员逐步过渡到不仅能正确使用和保养设备,而且能进行设备日常维修及紧急事故的处理,最终使管、修、用合为一体,形成规范化设备综合管理模式。

(7)推行RCM优化设备维修管理

RCM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它是以预防性维修为出发点,研究如何预防故障和开展最有影响的维修活动,以达到最高的设备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以前维修设备是以设备为中心强调维修计划及方式,这种作法工期长、成本高、并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而利用RCM就是解决修什么,何时修,为什么修的问题、使设备维修处于主动化。

(8)注意设备的柔性化

在现代设备中,“可重组”的观念已被提出,也就是说组成设备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相对稳定,而整合成的设备整体可以是活组合,从而能够适应产品更新的加工需要,企业在新生产建设和更新设备时要注意设备柔性化这一重要因素,在现代设备改造中,也要尽可能提高设备的柔性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9)组建设备维修公司,适应维修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将企业的机修系统从主体分离出来,组建设备维修公司,进入维修业网络。在某项或几项维修技术方面,形成技术决窍,并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器材,形成  精,新的竞争优势。专业化维修为保障企业的生产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扩大设备综合管理的范围

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必然使企业产品结构、生产过程及设备不断调整,这种现象和企业所期望的相对稳定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企业内部的灵活转变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在设备的使用上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现有企业及企业间的设备资源,并通过更新改造,结构调整,优化配置以低费用高速度实现不同种类产品间的转换生产。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意味着设备管理在空间上将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在深度上能够有效地激活一些企业的冗余设备,当然在设备维修、改造等方面也要随之开展合作。所以现代管理要求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大系统”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

煤矿钢结构防腐蚀方法评述

1、钢结构腐蚀及其危害

钢铁由于强度高、易加工、成本较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由于氧气水份和其它腐蚀介质的作用,钢铁很容易发生腐蚀,最终被氧化成疏松的腐蚀产物而彻底失效,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目前,世界钢铁的年产量约7亿吨,其中每年约有1.4亿吨因腐蚀而消耗掉,同时由于钢铁腐蚀造成的停产,效率降低、成本增高、产品污染和人身事故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煤矿钢结构是结构支护、提升重物等关键的承力部件,这些钢结构受到大气、工业气体、烟雾、露水、雨水等介质的作用而产生腐蚀。如果不对这些钢结构进行有效的防护,其服役奉命将大大降低,甚至提前报废,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钢结构的常用防腐蚀方法

钢结构的常用防腐蚀方法主要有玻璃防腐,热浸镀锌防腐,涂料重防腐,火焰喷涂防腐,电弧喷涂防腐等。其中在煤矿钢结构上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涂料重防腐和电弧喷涂防腐。

2.1玻璃钢防腐

玻璃钢防腐是用玻璃纤维与树脂叠层物的涂敷层进行防腐,其防腐原因主要是机械屏蔽,即玻璃钢将钢铁与腐蚀介质相隔离,以阻止和减缓腐介质对钢铁的侵蚀,保护钢铁不受腐蚀,由于玻璃涂层对钢铁仅起简单的机械隔离作用,且与钢基体结合力差,损坏后修补难度大,效果不好,因此涂层耐腐蚀寿命较短,一般仅为10a左右,    桥采用玻璃钢防腐仅使用4a,虽然玻璃钢涂层60%完好,但其下部的钢铁腐蚀已十分严重。

2.2热浸镀锌防腐

热浸镀锌防腐是经过酸洗除锈的钢构件浸入480~520℃高温镀熔  3~5min使钢铁表面沾挂一层锌液,经冷却形成镀层。热浸镀锌镀层能够对钢铁提供机械机械屏蔽盒电化学保护双重作用,涂层与钢铁表面结合力较好,但镀锌涂层厚度一般仅为80μm左右,锌涂层被逐渐腐蚀后局部露出钢铁基体,导致涂层最终失效,因此热浸镀锌防腐耐磨腐蚀年限稍短,仅可提供钢铁中等年限的防腐保护,另外,热镀锌生产工艺局限性较大,对钢井架,井筒装备等大构件应用十分困难,而且对于形状复杂的钢构件,由于受高温影响,可能会导致钢构件的变形而影响最终作用。

2.3涂料重防腐

涂料重防腐是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组成的油漆涂层体系进行防腐。其防腐原理主要是机械屏蔽,即油漆涂层将铜钢与腐蚀介质相隔离,以阻止和减缓腐蚀介质对钢铁的侵蚀,保护钢铁不受腐蚀。

由于油漆涂层无阴极保护作用,耐老化、抗紫外线性能差,与基体结合力低,抗损伤能力差等原因,使得油漆涂层耐腐蚀奉命一般为8-15a。涂料初次涂装后,需定期刷面漆进行维护,如进行彻底维护时还需对钢结构件重新喷砂除锈再涂装油漆,无论是国外涂料还是国内涂料都以无数的应用实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涂料重防腐的初期投资不高,但后期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废旧的漆皮,重新喷砂除锈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如衮矿集团济宁二号井副井井架采用油漆涂装2a之后即出现腐蚀现象,现在需要不断维护,其维护费用不断增加。

2.4火焰喷涂防腐

火焰喷涂是以氧气、乙炔气混合燃烧为热源,将金属锌、铝丝加热到熔融或高塑性状态,在压缩空气流或火焰流的泄引下,熔融或高塑性的金属颗粒被雾化喷涂至工件表面形成涂层,加热丝村熔化温度在2500℃左右。

由于受氧气、乙炔气源影响,火焰温度低,锌铝丝不能很好熔化,无法与钢铁基体形成很好的机械镶嵌结合,导致涂层结合力差,很难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值,从而大大降低了其防腐效果,另外火焰喷涂为单丝送进,生产效率低,无法应用于大面积钢结构防腐施工,仅适用焊缝修补等少量面积的防腐施工。

2.5电弧喷涂防腐

通过具有平直特性的电弧喷涂电源,两根带正负电的金属(锌、铝或其他合金)丝材连续被送到电弧喷枪端头,在端部短路接触产生电弧熔化,溶融铝的高温液滴被压缩空气喷吹雾化,喷涂至工件表面,与基体形成良好的电弧喷涂涂层。丝材被熔化温度达6000℃。

由于电弧喷涂丝材熔化温度高,丝材熔化均匀,无半熔化或高塑性的喷涂颗粒,喷涂粒子携带较大的热能和动能撞击,涂层与基体具有优良的涂层结合力,在弯曲、冲击或碰撞下也能确保防腐涂层不脱落、不起皮、结合牢固,防腐长久有效,这一点是其他从任何表面防腐涂层无法达到的。

电弧喷涂层防腐原理为阴极保护和机械屏蔽相结合,在腐蚀环境下,即使防腐涂层局部破损,它仍具有牺牲自己保护钢铁基体之效果。涂层(阳极)与钢铁基体(阴极)的面积比大于等于1。另外,电弧喷涂层的厚度可根据设计进行施工,能够达到较厚的厚度,使得涂层耐蚀寿命大大延长。

电弧喷涂防腐涂层是由电弧喷涂层和有机封闭涂层组成,其耐腐蚀寿命还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之和的15-2.3倍,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协同效应。经合理设计涂层厚度,其耐腐蚀寿命完全可以达到30a以上,30a以后的维护仅需在电弧喷涂层上刷封闭涂料,无需重新喷涂,实现一次防腐,长久不腐。

通过以上技术分析可得出结论,电弧喷涂技术相对于其他防腐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涂层结合好,耐蚀寿命长,经济效益显著等突出特点,是煤矿钢结构的长效防腐发展趋势。

3、煤矿钢结构的长效防腐发展趋势

国外发达国家关于热喷涂锌、铝涂层的大量腐蚀试验数据表明,只有热喷涂锌、铝涂层加封闭的复合涂层体系才可提供30a以上的腐蚀保护,挪威、英国、美国、法国等大量应用实例显示,热喷涂层已成功实现对钢铁桥梁、码头钢结构、水工闸门、户外各类塔架等实现30a以上的防腐保护。美国、英国、日本、欧洲各国热喷防腐标准规定不同涂层体系及其腐蚀年限的对应关系,并且明确规定只有热喷涂层才或提供20a以上的腐蚀保护。这些都为电弧喷涂防腐涂层提供了设计依据和质量保证,也为热喷涂防腐在煤矿钢结构上应用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应用实例旁证。

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钢结构件的防腐发展过程,20世纪40年代为油漆防腐,50-70年代为重防腐涂料防腐、热浸锌防腐、火焰喷涂防腐、电弧喷涂防腐并存。80年代后,电弧喷涂防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目前煤矿钢结构仍大量采用涂料重防腐,由于其防腐寿命较短,且后期维护费用庞大,维护期间严重影响生产等,因此已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

近年来,由于电弧喷涂防腐技术优点显著,在国内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有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电弧喷涂技术在我国煤矿钢结构防腐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大正公司自1993年起已把电弧喷涂防腐技术成功应用于兖州矿业集团吉林济宁三号井副井,平煤集团十三矿副井等多个煤矿钢结构长效防腐。

近10a的实际使用证明,电弧喷涂防腐效果好,能有效延长煤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地降低了钢结构的防腐维护费用,有力保证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4、结语

随着对煤矿钢结构防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发展,将胡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应用电弧喷涂长效防腐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高我国煤矿钢结构的防腐科技含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国家节约大量的防腐维护费用,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煤矿机械常用润滑油分析及代用原则

1、前言

在现代煤矿生产中,为了及时满足矿井生产,当煤矿机械规定的润滑油供应不及时,或进口设备无相同牌号的润滑油时,就必须选用代用油。

2、煤矿机械常用润滑油性能指标分析

现代矿井生产中,除了国产设备占主导地位以外,还有不少进口设备。在这些设备中,润滑油的使用品种、规格、油牌号都各不相同,为了满足现代矿井的生产,必须考虑代用油。分析代用油与原油的性能指标是否接近,在此特别考虑油的粘度、闪点、凝点及特殊性能要求的差异。

3、常用润滑油的几种鉴别方法

(1)沌度的鉴别

A、用2个试管分装新油与所取的油样,进行比较鉴别。若油样混浊不透明,呈黑褐色且有异味或可见金属颗粒或悬浮物,则油质不纯,不能断续使用。

B、把新油与所取的油样分别滴在两张滤纸上,停2-3分钟左右,若观察滤纸上有斑痕,说明油质不纯,不能断续使用。

C、把所取油样在试管内静置数小时,观其颜色,如上下深浅不一致,且底部有可见金属颗粒或细小杂质,并微有刺激性气味,应更换新油。

(2)粘度的鉴别

将食指与中指插入润滑油中,捞取少许,根据油流直径,油滴大小和下淋的速度来判断,形成的油流直径越大,则油的粘度越大,反之越小。比如在室温捞油后,油流连续时间短,连续油流直径不超过5mm,短时间的稳定长度不超过15cm,则润滑油的粘度小于N68。若润滑油流的连续部分长度超过15-20CM,稳定流动时间超过3-5S,其粘度大都超过N100。

(3)水分的鉴别

A、将一干净棉纱浸入被测润滑油内,取出后点燃观察,或将一根金属棒(如铜棒)烧热,立即插入试油内,先发现有“噼啪”的爆炸声或有闪光发生,说明油中含有水份。

B、将被测润滑油装入试管内,在试管内插入一根温度计,用夹子夹持试管,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如发现有气泡,则表明油中含有水份或空气。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如发现清脆的响声,就可以认为水中不含有水份。

4、代用油原则

(1)同类油品的代用

若按其用途来分在同类使用范围内,则尽量选用同类油品代用,若无代用油,再从其他类润滑油中选用,且要注意鉴别其油的纯度,粘度和水份含量。

(2)粘度相近油的代用

对一般机械设备,代用油选用粘度相近或长稍高的油,但不要超过原用油粘度的25%。对于液压油选用粘度低者,对工作温度变化大的设备,应选粘温性好的代用油。对低温下工作的机械,代用油的凝点低于工作温度10-20℃,在高温下工作的机械,代用油的沸点应高于工作温度20-30℃。

(3)进口设备代用油的选用

进口设备首先查明其用油牌号,选择与其牌号相同或相近的国产油,若无油牌号,则取样进行化验,确定其粘度,闪点凝点等性能指标,再选择与其接近的代用油。

5、结语

了解各种油的性能指标采用合理的鉴别方法,确定各种机械运行和使用条件,合理选择合适的代用油,可保证矿井生产,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输送带的跑偏与调偏托辊

1、前言

带式输送机是以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的一种运输设备,由于它具有运输能力大,工作阻力小、耗电量低、单机运距长,且维护简单方便等优量性能,在矿井地面和井下得到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输送带的跑偏几乎是带式输送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了解输送带跑偏的原因及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对带式输送机的有效使用极为必要。下面简介一下带式输送机皮带跑偏的原因和所应采取的措施,并且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调偏托辊的基础上,推出一种性能优良的调偏托辊,供大家参考选用。

2、输送带跑偏的主要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

(1)、带式输送机中心线安装不直。应加以调整,使输送机头、机尾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输送带本身弯曲不直或接头不直。皮带扣钉歪或输送带切口同带宽不成直角,使输送带受的拉力不均匀,运转时,当接头运转到那里,那里就发生跑偏,处理这种情况可将输送带切正,重新胶合或重打皮带扣。

(3)滚筒中心线同带式输送机中心线不成直角。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机架安装不正,虽然可以调整滚筒轴承座前后的位置,但移动位置有限,有必要把装斜的机架重新安装。使机头滚筒轴向中心线与机尾滚筒轴向中心线平行。输送带在滚筒上往那边跑偏,就收紧那边的轴承座,便输送带跑偏的一边拉力加大,输送带就往拉力小的一边移动。

(4)安装时托辊组轴线同输送带中心线不垂直而引起输送带跑偏,当输送带往那边跑偏就将那边的托辊向输送带前进和方向移动一点,一般要调整几个托辊才行。

(5)滚筒表面粘上物料,使滚筒表面成了圆锥面,会使输送带向一侧偏离。特别是输送粘度大并且落料处密封不好时,容易使物料落入回程输送带而粘结于滚筒上,致使输送带跑偏,所以必须经常检查清扫器和进行人工清扫回程输送带上的物料。

(6)滚筒不平引起输送带跑偏。如果是安装超差,应停机调平,如果是滚筒表面直径加工不一致,则要重新加工滚筒外圆或更按滚筒。

(7)输送带空转正常,一经加上负载就跑偏。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物料落点不在输送带中间,应改动落料口处挡板的位置或结构.

(8)机架两侧高低不一致,致使输送带不平,运行时输送带苛重向低一边移动,导致跑偏。此时,需将机架调平或加垫片垫平托辊组。

(9)输送带空转则跑偏。而加上物料则运转正常。这种现象一般都初张力太大造成的,适当调整输送带的张紧力即可。

3、目前常用的几种主要调偏托辊装置

(1)前倾托辊组,此种调偏托辊的两边托辊,同时向输送带运行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具有一定的调偏作用,其缺点是增加了工作阻力。

(2)立辊式调偏托辊组, 此种调偏托辊是在托辊架两侧安装一对立辊,当输送带向某侧跑偏时,此侧的立辊将阻拦输送带,并在输送带的带动下,向输送带运行方向旋转,起到调偏作用,其缺点是对输送带的抗力太大,容易撕裂输送带侧边。

(3)摩擦调偏托辊。此种调偏装置是在2个侧托辊的外端,各装有一个摩擦轮,内有阻弹簧,如输送带向一侧跑偏将带动摩擦轮,使之向输送带运行方向转动,从而起到调偏作用。其最大缺点是摩擦轮一旦被锈死,将对输送带伤害极大。

4、具有优良性能的回转式锥形托辊

上几种调偏托辊之所以具有调偏功能,几乎都是当输送带向某侧跑偏时,此侧的某中装置将对输送带产生一个阻力,从而被输送带拖动向输送带前进方向旋转。此时托辊的辊子将对输送带产生一向向回拽的分力,以起到调偏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当输送带向一侧跑偏时,此侧的托辊能否快速地向输送带方向施转一定的角度,是这种调偏托辊是否具有优良调偏功能的关键。也就是说,吵杂输送带跑偏时,调偏托辊如何在对输送带产生阻力时尽量减轻对输送带的伤害以及减小调偏托辊的回转阻力,是提高其调偏功能的2种重要途径。

回转式锥形托辊是在以上调偏托辊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践,推出的一种新型调偏托辊,这种调偏托辊装置与以前的调偏托辊相比,在结构上有两大区别:(1)调偏托辊的两边托辊均为锥形托辊。(2)回转装置中增加了一套双向推力轴承,这样当输送带向某侧跑偏时,因为此则托辊的外径小于另一侧的托辊外径而对输送带前进方向旋转;由于安装了推力轴承,以前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回转阻力,进一步提高了调偏托辊的调偏灵敏度。

5、结语

随着带式输送机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推广,输送带跑偏现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调偏装置。但是,调偏托辊组仍然是目前一种重要的调偏装置,由于回转式锥形调偏托辊组具有对输送机伤害小,调偏灵敏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现已在淮北矿业集团部分厂矿投入使用,用户反映很好。

直流电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前言

直流电机的故障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并且相互影响,电机运行中由于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不当,都可引起故障。

2、直流发电机常风故障及排除方法

2.1并励直流发电机建立电压的条件

(1)条件:A、主磁极必须有剩磁;B、并励绕组并联到电机绕组上时,接线极性必须正确;C、励磁回路中总电阻值必须小于临界电阻。

(2)排除并励直流电机不能建立稳定电压的故障方法

A、新安装的原因是电机控制柜内接线松脱或电机碳刷接触不良所致。认真检查,调整碳刷压力即可。对于长期使用后的由于主磁极剩磁消失或严重减少,可先将并励绕组与电柜绕组联接线断开,用直流电源加于并励绕组使其磁化,如发电机仍不能发电,可改变极性重新磁化。

B、在发电机旋转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有时由于电机外部或内部并激绕组与电柜绕组联接不正确导致励磁磁通与主磁极的剩磁磁通极性相反,使剩磁进一步减小不能自励,这时只要调换一下励磁绕组接线的极性就可以了。

C、为调整输出电压,励磁回路通常串联附加电阻,有时电阻断线、接头松脱使励磁回路总电阻大于发电机临界电阻,不能建立电压可将电阻值调小或短接一下,待发电机建立电压后,再调节电阻,使电压达到额定值。

2.2空载电压正常,加载后显著下降

(1)串励绕组的极性接反,检查接线可将串励绕组的2个接头互换位置试验,观察电压,若回升………..

(2)换向极绕组接反。此情况会使换向严重恶化,可看到电刷下火花随负载增加而更加明显,发现这种情况,先检查换向极性是否正确,可将换向极绕组的接头互换位置,进行试验以观察效果。

(3)电刷偏离中性线过多,严重时不发电空载下电刷有火花,应首先校准电刷中心线位置,然后再分析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故障。

煤矿大型设备状态维修的探索与实践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矿提出了内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对大型设备材料损耗,能源消耗和维修费用等全部实行内部核算。由于以前维修一直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模式,主要考虑时间、安全和技术,对维修的材料、电力、油脂消耗等经济性指标考虑较少,存在着无效维修甚至有害维修,导致维修费用居高不下。因此,为适应煤矿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要求,提出了大型设备状态维修的课题。

2、大型设备维修模式的探索

从机电设备维修的发展过程看,设备维修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事后维修、计划维修与预防维修以及正在发展的综合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的主动状态维修。

随着设备向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维修费用已上升到产品成本控制的重要地位,维修模式也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设备综合工程学引入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它继承了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的合理部分,并吸取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先进思想,综合应用包括故障物理、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设备故障检测与监测技术、信息工程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这种维修模式是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性维修的完善与发展,它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订出维修计划,确定所需的维修内容。

经过对维修模式的研究探索,结合1998年以来对大型设备润滑油、液压油、斜巷人行车、提升钢丝绳的状态等进行定期跟踪记录的一些动态参数检测分析设备及获得的技术参数来指导,制订出了大型设备状态维修实施意见,在两运转车间试验运行:

3、状态维修方案的实施

大型设备状态维修采用先进的设备状态诊断技术和监测技术,通过分析掌握设备当前的状态量,根据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全面分析设备状态,确定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方案,并对设备潜在的故障进行预测,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达到设备的能源、材料消耗、人力资源的3个节约,最大可能地降低大型设备的运转维修费用。

首先应该对车间区队全体人员进行状态维修的培训。然后设立三级状态管理机构,在机电科设立状态分析小组,对车间及现场设备状态统计的图表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潜在因素和发展趋势,制订出设备维修方案,在车间设立了状态统计小组,负责对设备状态技术数据进行统计,绘制出设备状态曲线图,以班组为单位成立设备状态管理小组,负责对设备状态参数进行准确记录并执行设备状态分析小组制定的设备维护或修理方案。通过对设备的全过程监测,加以配备完善设备监测仪器和诊断技术,使设备状态维修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设备状态维修的实践

(1)对钢缆输送机,通过对电动机、减速箱的温度、振动进行测量记录分析,确诊出2000年侧电机轴瓦和减速箱高速轴经常损坏的原因是由于驱动轮和减速箱不同心,减速箱和电机不同心所致。经过维修使其温度和振动回到了正常范围内。前后相比较,节约轴瓦2副,高速轴2件,节约材料费、维修费3万余元,减少维修时间23小时左右,多提煤9200吨,创效益92万元,并创出钢缆输送机连续240d无事故的好成绩。

(2)按以前定期维修模式,减速箱、稀油站每年必须更换润滑油一次。而按状态维修,通过对油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分析,把钢缆输送机减速箱、西风机稀油站的油进行分析,延长了使用周期,平均寿命可达3a以上,年节约润滑油11吨,节约费用20余万元。

(3)对地面压风机监测分析后发现效率偏低。因此,更换了活塞环,调试了控制励磁柜,提高了压风机的效率,降低了无功功率损耗。

(4)通过对各轴瓦、轴承温度振动测量分析,发现了西风机南台风机轴瓦振动逐步变大,温度升高,随即进行了倒机处理,杜绝了运行中事故停机的发生。

(5)对提升钢丝绳分别立井倒头、倒过渡圈、斜井涂油和磨损失效进行深入研究,改进了工艺,使钢丝绳费用比1999年降低了31%,节约费用60余万元。

5、存在的问题

受设备监测仪器的限制,尚不能对设备参数全面测试记录分析,缺乏分析计算公式,实际中只能根据测得的参数规律判断设备状态,事故预测和发展趋势,无法做定量分析。

因此,今后要充分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对大型设备进行状态分析与判断,从而确定正确合理的维修及维护方案。

6、结语

经过对大型设备状态维修的探索和实践证明,状态维修应充分采用故障诊断与监测技术,确定最佳的维修维护方案,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因此,状态维修是机电设备维修的发展方向。

浅谈设备状态维修

 1、前言

设备是完成矿井提升运输生产的重要物资技术基础。设备维修是保证设备状态完好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维修   用设备定期维修制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设备有无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难以准确把握。另外,良好部位的反复拆卸、机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至低于检修前,而且没有必要的超前检修,带来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设备状态维修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利用设备产生不同的信息,使用仪器采售、处理、分析信号、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设备使用寿命而开展的设备维修方式,状态检测避免了机工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状态检测分析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即可做到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同时便于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便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

一、企业现状分析

随着状态检测理论研究的日趋成熟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开展设备状态维修已经具备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目前,拥有机械动力设备   台,固定资产    万元,其中A类   台、B类   台、C类   台,以前对A、B类实行定期维修,对C类实行事后维修,为节约维修成本,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现对A类设备实行定期维修辅以状态维修,对B类实行状态维修,对C类实行事后维修,这样避免了重复修,过剩修,降低了按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三、开展状态维修的步骤

1、购买仪器、配备专人、进行业务培训

开展状态维修,首先企业购买了机械类状态检测设备,测温仪、转速仪,HG3158形波检测仪。配备了专人,成立了状态检测小组,人员送到厂家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设备状态检测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又先后到开展状态检测好的单位进行现场学习。

2、正确选择被测设备测点,对每个测点进行编号

测点的选定很关键,因为所选测点将影响数据的真实性。选定测点记录在图纸上存档,以备以后查阅核对,检测点确定的原则是:(1)及其振动的敏感点,离及其核心部位最近的关键点及容易产生劣化现象的易损点。(2)选择刚性支承点,如机座、轴承座等。(3)大型机械则必须在机器前、后、上、下、左、右、中等部位进行测量。(4)在选择测量点时要考虑环境因素,如大的振动源、避开高温、高温点及出风口。(5)测点数量的选择应反映及其的主要运行状态。

3、建立企业标准

建立企业标准时实现设备状态维修的重要环节,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工作都是围绕制定标准,对照标准而开展的。

首先,参照国际标准ISO2372和ISO3945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企业标准,确定了每台设备各测点的正常值,注意值盒危险值。三个值分别为四个区域:良好区域,正常区域,注意区域盒危险区域。所测值在良好区域内说明设备运行良好;在正常区域内说明设备正常运转使用;在注意区域内说明设备运转有些问题,此时要加强检测检查;在危险区域内说明设备必须进行检修。

通过对单一设备或同种多台设备的各测点进行反复测试,一般在50次以上,取得大量正常情况下的实测数值(如:位移、速度、加速度、温度等)求得一个平均值,通过整理分析,引入倍乘因子盒修正系数确定正常值,注意值,危险值,一般情况下,以平均值的1.1倍为正常值,2.5倍为注意值,以正常值的5倍为危险值,逐台建立企业标准。

4、检测周期的确定

根据设备寿命曲线(浴盆曲线)制定检验周期。企业规定对新安装及大修设备检测周期为7天,对正常运行的设备检测周期为15天,对于使用年限久,状态不稳定的设备定为7天,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测量数据有变化,便缩短检测周期,待测得数据恢复正常时,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测。

5、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根据实测点情况,统一编号输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设备测点档案台账,输入正确的企业标准等,将状态检测系统初始化,然后用HG3518数据采集仪对在检测周期内的设备测点进行数据采集。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应注意各测点与所选设备台账内测点的对应关系,记录环境温度及设备工况。在正常情况下只测各设备测点的峰值,如各峰值在正常区域内可按正常检测周期检测记录。如所测峰值在注意区域或危险区域内则必须缩短检测周期,同时用HG3518波形采集进行波形采集,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数据。

对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在波形或数据传送过程中应注意测点与台账对应,对于数据超出注意区域的设备测点应进行波形频谱分析。确定故障部位及状态。然后对设备进行质量分析和剩余寿命预测,确定检修项目及日期。

6、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是项细致而量大的工作,首先应对设备原始状态资料进行收集,其次将设备故障记录在案,包括前期设备故障信息资料收集和现发生的设备故障记录两部分内容,认真做好“设备故障”的记录摘抄工作。

 



上一篇:设备安装通用工艺标准
下一篇: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常识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免费量房
免费设计
索要报价
扫一扫

扫一扫

预约有惊喜
签约送大礼

返回顶部